克勞德·霍普金斯,出生于1867年,在里斯、特勞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霍普金斯就指出品牌要建立與眾不同的差異化,與競爭對手相比要讓顧客感覺自己占據上風,廣告之前要試銷等概念,品牌要有能夠被顧客記住的視覺形象(霍普金斯親手創建了桂格燕麥片,這個人格化的食品品牌)。
霍普金斯是現代廣告學鼻祖,從理論溯源來說,他在100多年前的觀點奠定了現代定位理論的基本框架。
瑞夫斯1940年代就指出顧客心智容量有限,顧客頭腦就像一個箱子,箱子被各種信息充滿了,消費者無法記住所有信息,廣告就是將品牌信息植入顧客頭腦的藝術。
奧格威說:“為競爭對手貼上負面標簽,目的就是為自己樹立正面形象”。紅牌伏特加為競爭對手貼上“美國制造的俄國伏特加”的負面標簽,紅牌伏特加起源于列寧格勒,從而樹立了“正宗伏特加”的定位形象。
作為20世紀全球廣告的絕對權威,奧格威成了“品牌的代名詞”,奧格威在品牌競爭方面超越他的前輩,也影響了他的后輩。
1958年,佳潔士牙膏定位“看,沒有蛀牙!” Benton&Bowles
1959年,甲殼蟲經典定位“想想還是小的好”。 BentonDDB
1963年,艾維斯出租車定位“艾維斯只是老二,我們更努力”。 BentonDDB
1964年,百事可樂彪炳史冊的定位“新一代的選擇”。 BentonBBDO
1970年,可口可樂扭轉乾坤的定位“真材實料”。 BentonMcCann
1970年代,七喜汽水“非可樂”定位 BentonJWT
1973年, 漢堡王“我選我味”。 BentonBBDO
在JWT、DDB、McCann等眾多定位實踐家之外,還有里斯、特勞特兩位作家,從1981年起的二三十年里,這兩位作家寫了二三十本關于定位的書,兩位作家在美國的公司很小很小,每年忙活在寫書上卻讓二位作家占據了定位這個詞的認知。
1996年,邁克爾·波特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什么是戰略》一文,提出“戰略定位+經營配稱”這一框架。2004年特勞特寫了同名的《什么是戰略》一書,這本書很聰明地吸收了波特的戰略框架,并將重點放在廣告學對這一框架的解釋上。
中國廣告領域的定位咨詢師,首次把“戰略定位+經營配稱”這一框架運用到品牌咨詢領域,同時將定位咨詢置于戰略咨詢之上。某種意義上,戰略定位咨詢真正的誕生地是中國。
戰略定位咨詢的誕生改變了定位理論只作用于廣告的歷史傳統,定位理論從此進入競爭戰略領域。
中國是個哲學大國,從競爭哲學的角度駕馭廣告學、營銷學、競爭戰略,比從心理學駕馭廣告學、營銷學、競爭戰略,更適合中國人的知識路徑,自此定位理論在中國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2019年,許戰海出版《七寸競爭戰略》一書,第一次從競爭哲學視角,對舊定位理論提出了破壞式地創新、繼承和發展,全新理論體系一出場就受到高層領導和著名企業家的關注,諸多備受舊定位理論局限的大品牌紛紛開啟與新定位理論的咨詢合作,舊理論框架的主流咨詢公司也陸續應用新定位理論提供的咨詢框架,這標志著許戰海新定位理論已經全面起航。